在现代人际交往中,礼物仍然是人们往来的有效媒介之一,它像桥梁和纽带一样直接明显地传递着情感和信息,深沉地寄托着人们的情意,无言地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爱,久远地记载着人间的温暖。
互送礼品是一种礼仪的体现,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,能使双方之间架起一个互通的桥梁,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,送礼是必要的,是联络感情、广交朋友、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,但是,送礼时的热情要适度,有时过分热情反倒适得其反,所以,在对外送礼上,主要应该防止这样几个问题:第一,防止过多;第二,防止过于贵重,使别人不敢轻易接受;第三,防止体积过大,以方便携带。一般而言,赠送礼品的礼仪主要包含礼品的挑选、馈赠的方法、礼品的接受这3个方面的内容:
礼品的挑选
在礼品的挑选上,要对送礼对象的爱好、兴趣做些简单的调查,因人而异,投其所好,此外,还要注意对方的风俗习惯、宗教信仰,了解一下对方基本的忌讳,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要送酒、猪皮产品,送花时,西方国家比较忌讳双数,喜欢单数,一般不送单一的花种,会让颜色搭配得更加丰富,看起来更漂亮,各国对颜色都有忌讳,一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;黑色是肃穆的象征;黄色是和谐的象征,而红色和蓝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,很多国家以黑色为葬礼的颜色,灵车用黑色,比利时人忌蓝色,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,认为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,在馈赠行为当中,主角当然非礼品莫属,挑选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时,一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恪守四项准则:
(1)突出礼品的纪念性。在涉外交往中,送礼依然要讲究“礼轻情义重”,有时,“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梅”,往往更受对方欢迎,因为在许多国家里,都不时兴赠送过于贵重的礼品,反之,则很可能会让受礼者产生受贿之感。
(2)体现礼品的民族性。有人曾说:“最有民族特色的东西,往往是最好的”,向外宾赠送礼品,其实也是一样,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、二胡、笛子、剪纸、筷子、图章、书画、茶叶等,一旦到了外国人手里,往往便会备受青睐,身价倍增。
(3)明确礼品的针对性。送礼的针对性,是指挑选礼品时应当因人,因事而异。因人而异,指的是选择礼品时,务必要充分了解受礼人的性格、爱好、修养与品位,尽量使礼品得到受礼人的欢迎;因事而异,则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,向受礼人所赠送的礼品应当有所不同,比方说,在国事访问中,宜向国宾赠送鲜花、艺术品,出席家宴时,宜向女主人赠送鲜花、土特产和工艺品,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赠送糖果、玩具,探望病人时,则宜向对方赠送鲜花、水果、书刊、CD等等。
(4)重视礼品的差异性。向外国人赠送礼品,是绝对不能有悖对方的风俗习惯,因此,务必要将此视为送礼之时的大事,此即涉外礼品的差异性问题,要解决好这一问题,就要通过对受礼人所在国风俗习惯的了解,在挑选时,主动回避对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个方面的禁忌:一是与礼品有关的禁忌;二是与礼品色彩有关的禁忌;三是与礼品图案有关的禁忌;四是与礼品形状有关的禁忌;五是与礼品数目有关的禁忌;六是与礼品包装有关的禁忌,这六个方面的禁忌,有时亦称“择礼六忌”。
馈赠的方法
向外籍人士赠送礼品,不仅要重视具体品种的选择,而且一定要注意赠送礼品时的方法,根据礼仪惯例,注意涉外交往中馈赠的方法,具体是指在礼品的包装,送礼的时机、送礼的途径这3个方面,必须表现出中规中矩,不乱章法。
(1)重视礼品的包装。以前,中国人送礼,只重货色,不重包装,不管多么高档的礼品,大都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”,或者顶多用报纸一包,硬纸盒一装了事,这种做法,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,在国际交往中,礼品的包装是礼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,它被视为礼品的外衣,送礼时不可或缺,否则,就会被视为随意应付受礼人,甚至还会导致礼品自身因此而“贬值”,有鉴于此,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,一定要事先进行精心的包装,对包装时所用一切材料,都要尽量择优而用,与此同时,送给外国人礼品的外包装,在其色彩、图案,形状乃至缎带结法等方面,都要与尊重受礼人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考虑。
(2)把握送礼的时机。在涉外交往中,由于宾主双方关系不同,具体所处的时间、地点以及送礼目的不同,送礼的具体时机自然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,千篇一律,依照国际惯例,把握送礼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,并应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,在会见或会谈时,如果准备向主人赠送礼品,一般应当选择在起身告辞之时,向交往对象道喜、道贺时,如拟向对方赠送礼品,通常应当在双方见面之初相赠,出席宴会时向主人赠送礼品,可在起身辞行时进行,也可选择餐后吃水果之时,观看文艺演出时,可酌情为主要演员预备一些礼品,并且在演出结束后登台祝贺时当面赠送,游览观光时,如果参观单位向自己赠送了礼品,最好在当时向对方适当地回赠一些礼品,为专门的接待人员、工作人员准备的礼品,一般应当在抵达当地后尽早赠送给对方。
(3)区分送礼的途经。送礼的途径,此处是指如何将礼品送交受礼人,在涉外交往中,送礼的途径主要被区分为两种:一种是当面亲自赠送;另一种则是委托他人转送,这两种送礼的途径往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,有时,他们各自往往还有某些特殊的要求,在一般情况下,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,大都可以由送礼人亲自当面交给受礼人,有些时候,例如,向外国友人赠送贺礼、喜礼,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赠送礼品,亦可专程派遣礼宾人员前往转交,或者通过外交渠道转送,如果有必要,礼品可以被提前送达受礼人的手中,通常,送给外国人礼品时,尤其是委托他人转送给外国人礼品时,应附上一张送礼人的名片,它既可以放在礼品盒之内,也可以放在一封写有受礼人姓名的信封里,然后再设法将这个信封固定在礼品的外包装之上,有可能的话,尽量不要采用邮寄的途径向外国人赠送礼品。
礼品的接受
接受礼物时,西方国家的朋友喜欢当面打开,而且讲几句赞赏的话,在商务礼仪中接受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,大致上有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:
(1)欣然接受。当外国友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时,一般应当大大方方、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,没有必要跟对方推来推去,过分地进行客套,在接受受赠的礼品时,应当起身站立,面含笑容,以双手接过礼品,然后与对方握手,并且郑重其事地为此而向对方道谢,在接受礼品时,面无任何表情,用左手去接礼品,接受礼品后不向送礼人致以谢意,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。
(2)启封赞赏。在国际社会,特别是在许多西方国家中,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,通常大都习惯于当着送礼人的面而立即拆启礼品的包装,然后认真地对礼品进行欣赏,并且对礼品适当地赞赏几句,这种中国人以前难以接受的做法,现在已经逐渐演化为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必须讲究的一种礼节,在许多国家,接受礼品之后若不当场启封,或是暂且将礼品放在一旁,都会被视为失礼之至,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礼品时,对此无必要予以注意。
(3)事后再谢。接受外方人员赠送的礼品后,尤其接受了对方所赠送的较为贵重的礼品后,最好在l周之内写信或打电话给送礼人,向对方正式致谢,若礼品是由他人代为转交的,则上述做法更是必不可缺的,以后有机会再与送礼人相见时,不妨在适当之时,再次当面向对方表示一下自己的谢意,或者是告诉对方,他送给自己的礼品,自己不仅十分喜欢,而且经常地使用,这种令对方感到他的礼品“物有所值”、备受重视的做法,会令对方极其开心。
免责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